創刊號-花蓮百工

回電子報 

 

花蓮百工

 
小編的話:
百工的構想,來自開幕當天紀錄片論壇中基隆碼頭卡車司機張通賢(「車牛ㄟ一天」導演)與花蓮在地卡車司機吳慶祥、李東正的對話。紀錄片引發了吳慶祥開始說他開車三十多年,為了多開一班車睡在墳墓,及從3輪開到22輪車的過程。一路敘說的過程,讓我們對讓人討厭塵土飛揚的砂石車,有了多一層的瞭解。這引發我們的反省,原來我們對花蓮當地的人到底瞭解多少?尤其是跟我們處境差異頗大的勞動者。透過花蓮百工的勾勒,希望描繪花蓮的勞動者的地景樣貌,以開拓教育者新的社會視野,我們先以兩位卡車司機的勞動故事,拋磚引玉,也期待在地教育及社會工作者,對「花蓮百工」有更多的接觸,滾動我們對他們有更多的認識與情感。
 
 

【我開卡車三十多載  

吳慶祥口述,王淑娟整理

我民國51年出生在花蓮吉安,當時我爺爺及外公都在西部耕作,兩家都有七八個兄弟姊妹,孩子多生活困苦,於是就各帶著一家子移民來花蓮。我父母生了三個孩子,我排行老大,我下面還有一個弟弟及一個妹妹。......... mroe

什麼都漲,只有車資沒漲】

        李東正口述,理新‧哈魯蔚整理

我原先是高雄人,在高雄時是吃人頭路,在校園設可口可樂的販賣機。當時還不是瓶裝的可樂,都是用杯子裝的,一杯十元,先投幣再放杯子裝的那種。工作就是開車到校園裡巡販賣機,裝料裝杯子。民國七十幾年的時候,鋁箔包的飲料就出來了,杯子的不方便,生意就越來越差。當時聽說花蓮有在開放採砂石,想說自己有大牌,也有貨車的駕駛執照,不如來花蓮試試看!......... mroe